11月17日晚8时许,46岁的务工人员吴先生(化名)在江夏遭遇严重车祸,右侧股骨一段长约5厘米的骨块完全离体,生命垂危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(协和江南医院)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救援,将寻回的离体骨块“寄养”在患者腹部皮下组织,为后续植骨重建手术赢得关键机会。
事发后,吴先生被紧急送往该院救治,抵达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体征,诊断为“右侧股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股骨缺损”。面对紧急且复杂的伤情,急诊科、骨科、麻醉科、重症医学科及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快速集结,通过抗休克、液体复苏、输血等一系列抢救措施,成功稳定其生命体征。
患者术前CT检查及离体组织。
病情平稳后,骨科团队评估发现,直接将离体骨块放回原位感染风险极高,但该骨块对患者后期股骨修复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。经综合研判,医疗团队决定采取创新治疗方案:将寻回的骨块严格清洗、消毒,在确认生物活性与结构完整后,临时埋藏在患者健康的腹部皮下组织中进行“自体寄养”。
医生正在检查患者引流情况。
“腹部皮下组织血运丰富,能有效维持骨块活性,防止坏死吸收,相当于建立了临时‘自体骨银行’。”该院骨科主任杨俊忠介绍,这种方式既降低了早期感染风险,还能让游离骨块再血管化、清除残存细菌,为二期手术筑牢基础。
目前,吴先生生命体征平稳,腹部皮下“寄养”的骨块血运良好。医疗团队已制定周密后续治疗方案,待局部感染风险完全控制、软组织条件允许后,将择期开展二期手术,把“寄养”骨块重新植入股骨缺损区,完成骨折固定与功能重建,最大程度恢复其下肢功能。
通讯员:陈林 田星 田健夫
编辑:倪冲
请输入验证码